65岁的朱女士,半年前突然出现头昏、乏力,感觉左侧身体不能动了,医院就诊,查MRI提示脑梗塞,经过治疗,仍遗留左侧肢体无力。
朱女士出院后开始出现心情不好,整日愁眉苦脸,唉声叹气,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,家务也干不了,提不起精神,不想跟人讲话,经常一个人发呆,不愿出去见人,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,经常一个人默默的流泪。
总是觉得头昏、胸口发闷、浑身没劲。什么事情都不想做,觉得自己这样活着很痛苦,脑中常有自杀的念头......
其实诸如朱女士一样的脑梗患者不在少数,众多脑梗患者在面临肢体障碍、偏瘫、生活无法自理困境的同时,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,逐渐滑向了抑郁的深渊......
中风后抑郁症并不罕见
相关数据显示,每年有79.5万美国人经历新的或复发的脑卒中,导致人口患病率为2.9%。在这些患者中,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将患有脑卒中后抑郁症(PSD),这与更差的功能结果、更低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死亡率有关。
其中卒中患者比MI患者心肌梗死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高50%。
这个近20万人的数据研究表明,尽管心肌梗死和卒中之间有相似之处,但PSD的发生率却很高。
中风后抑郁症有几个预测因素,最显著的是焦虑史。这个研究结果为脑卒中导致抑郁症的过程提供了可信度,并进一步强调了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致的抑郁症筛查的必要性。
如何改善中风后抑郁症?
一、重视脑梗塞之后的抑郁
在脑梗塞、脑出血等卒中患者中,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情绪及心理上的异常表现,其中以抑郁症最为常见。其主要原因有两点,其一是疾病造成患者身体的功能障碍,导致的身心失衡;其二是卒中事件对大脑中的5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调节产生了影响。
不论哪种原因,最终都会导致患者情绪上的改变,表现出悲观、绝望、易怒等负面情绪,使患者消极对待或是拒绝配合康复治疗,从而影响后期功能的恢复和回归社会的能力。
二、建立对脑梗塞的正确认知
在脑梗塞的患者中,并发抑郁症的概率往往与脑梗塞后遗症的严重程度相关,也与患者的经济条件相关,生活水平越低的人,并发抑郁症的概率越大。其实这种情况,是很多人对脑梗塞的错误认知造成的。
1、脑梗塞后遗症是可以恢复的:很多人认为脑梗塞发生之后,大脑细胞不能再生,所以如果有了后遗症,就会越来越重,无法治愈。这个认识是错误的,虽然大脑细胞不能再生,但是大脑有自己的代偿功能,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,会让其他正常的脑细胞重新建立新的中枢,使功能障碍逐渐改善和恢复。
要明白的是,这种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,而且即使恢复了,肯定也会与患病之前的感觉不一样。所以不要刻意追求恢复成原先熟悉的感觉,而是要努力接受新的感觉,适应新的生活。
2、脑梗塞的治疗花费没那么贵:
有一些患者经济水平不高,在患病之后会忧心忡忡,担心后续治疗的药费过高,自己承担不起。这件事也可以放心,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,只有在急性期住院期间花费稍高一些,在稳定期的治疗其实并不贵。
对脑梗塞的药物治疗,主要是对相关慢性病的药物控制,以及预防复发的用药。相关的很多药品都进了国家集中采购的目录,现在大多数患者的用药,基本每月可以控制在百元以内。而对于后遗症的治疗,主要依靠长期的康复锻炼而不是药物,这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而不看经济条件,除了定期看康复医生接受指导外,并没有额外的花费。
温馨提醒:
在患脑梗塞之后,一定要提防并发的抑郁症。如果出现了抑郁的情况,要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和治疗,别让抑郁症成为脑梗塞康复道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除此之外,脑梗患者也需要树立坚定的治疗信心,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,便有较大的机会回归正常生活。
重症肌无力缠身10余年,终告别吞咽困难,47岁女子重“食”希望!
期六旬老人讲话困难、言语模糊,曾被误诊为“咽喉炎”,真实病情不简单.....
推69岁老人肢体麻木、走路就像踩棉花,原来是脊髓出现了“大问题”!
荐年近花甲罹患腰椎间盘突出“痛不欲生”,神经修复治疗后重拾笑容,田先生:“好多了!”
点击阅读原文,与一对一交流
点个“再看”,一起为病友加油打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