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│一本情感簿
老一辈人信命,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享福的,而有的人,则一辈子都与“享福”二字无缘。
比如我姥姥。
年年底,临近春节,听说姥姥摔了一跤,于是我提前半个月买了回家的车票,那是我工作以来,第一次年关回家这么早。
当我下了火车,医院时,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,医院大厅里的灯不知是关了,还是坏了,黑沉沉的,空气里飘着消毒水和酒精混合的气味,十分压抑。
尽管我已经猜到家人对我有所隐瞒,知道姥姥肯定不止是“摔了一跤”这么简单,可当我推开姥姥病房,看到她的那一刻,还是大脑一片空白,整个人都变得恍惚起来。
她“坐”在轮椅上,嘴是歪的,眼是斜的。
我几乎认不出。
听到推门声,她艰难的转过头,用已经明显不能聚焦的眼睛看向我。认出我的那一刻,她的泪水像是冲破了堤坝的洪水,所有的委屈和难过都仿佛在这一刻决堤了。
原来,姥姥不是摔倒了,而是脑梗塞。
一、
姥姥16岁嫁给姥爷,说是“嫁”,不过就是拿着两件旧衣裳,走四十多里路,一个人来到姥爷家而已。
姥爷的母亲很早就因病过世了,留下太姥爷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。姥爷是长子,所以姥姥嫁过来之后,不仅要田间地头的劳作,还要照顾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。
二姥爷比姥爷小了十几岁。对于这个小叔子,姥姥像是母亲一样拉扯着二姥爷一点点长大。所以,时至今日,二姥爷每每见到姥姥,也依然十分恭敬。
长嫂如母,这是那个年代最常见,也是最质朴的情感。
姥爷说:“只有男人的家,其实更像是一个窝,你姥姥来了之后,才有了家的味道。”
姥爷和姥姥一生有6个子女,4个儿子,2个女儿,4儿子很小就送了人,大女儿6岁时因为拉肚子,死在茅房里。
丧女之痛加上母子分离的苦,姥姥不到30岁,就已经尝了个遍。
年,由李连杰主演的《少林寺》,火遍了全国,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刮起了一阵“千里赴少林”的飓风。几年之后,我14岁的三舅,偶然看到了这部电影,偷了家里10块钱,和同村的两个小伙伴,扒上一列不知开往何处的火车,怀揣着“少林梦”,就此离家出走。
一个星期后,和三舅一同离开的两个小伙伴,回到了村子,大家这才知道真相:三人一起扒了一天一夜的火车,到了晚上,他们又冷又饿,既对当时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,也害怕回家后父母会打他们。离家越远,这种情绪就越是强烈,于是二人就劝三舅回家,然而三舅却像是吃了秤砣一样,铁了心要上少林寺拜师学武,最后三人分道扬镳,三舅也彻底没了消息。
在那个年代,交通和信息还十分落后,在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情况下,找不到是肯定的。姥姥白天哭,晚上哭,很快就生了一场大病,之后便浑浑噩噩,每天失魂落魄的呆望着村口的方向,嘴里不断重复着三舅的名字:“小古子,小古子......”
身病好治,心病难医,村里人都说姥姥疯了。
三舅这一走,将近两年半的时间,姥姥就“疯”了两年多。
直到突然有一天,三舅蓬头垢面,像是乞丐一样找到我妈,被我妈哭着拿棍子失心疯一般又打又骂之后,才心疼的让我爸带着他去洗了澡,理了发,买了一身新衣服,三舅这才像个人样。
听我妈说,姥姥当时看到三舅,疯了两年多的她,呆呆的望着三舅半晌,眼睛里才逐渐有了光彩。也是那一天,姥姥哭的昏天暗地,拉着三舅的手,就连睡觉都不愿放下,生怕一撒手,三舅就又不见了。
谈及自己的经历,三舅只是说,好几次差点饿死在路边。有个好心的面馆老板,给过他一碗面,三舅说:“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,最好吃的面了。”
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这是小时候,三舅对我说过的,次数最多的一句话。
姥姥的前半生,没享过福,却经历了很多人,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痛苦。
二、
4年前,姥爷和姥姥终于不种地了,姥爷快90岁了,姥姥也快80岁了,很难想象,这样一对耄耋之年的老两口,居然在这个岁数还在种地,还能种地。
我妈曾因为不让姥爷种地,和他吵过很多次,姥爷总是无奈的说:“我不种地,还能干嘛?总不能让地荒着吧?”
就连姥姥都说:“地要是荒了,你姥爷怕是连觉都睡不好。”
择一事,尽全力,终一生。便是他们的真实写照。
后来,农村有人开始承包农田,听闻消息,我妈和三个舅舅轮番劝说,姥爷这才听了劝,总算把地包出去了。
突然无事可做的老两口,每天只能是吃吃喝喝、打麻将、睡觉。于是不到两年时间,姥姥便查出“三高”。那以后,姥姥再不敢吃肉了,甚至每顿饭都不敢多吃,这对于一向嘴馋的她来说,无疑是一种煎熬。所以她总念叨着,自己没有享福的命,好不容易地也不用种了,却又吃不得喝不得,莫不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孽。
可即便如此,老天爷还是没有放过姥姥。
年年底,姥姥突发严重脑梗,半身瘫痪。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,加上姥姥的岁数也大了,所以康复的几率微乎其微。
然而大舅却不信邪,每天一边安慰姥姥,一边帮助姥姥做康复训练,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有了子女的陪伴,姥姥又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缘故,半年之后,姥姥便可以拄着拐杖站起来,并且缓缓挪步。
那一天,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。
就在姥姥生活已经逐渐可以自理时,却在一天和姥爷闹了脾气,非要一个人出门“散步”,结果又“摔了一跤”。医院后,检查结果是脑梗复发,雪上加霜的是,摔跤把股骨头也摔开裂了。
病房里,医生说明了利弊之后,所有人都陷入沉默。以姥姥的身体状况,选择做手术,除了给她制造更多伤痛以外,几乎没有任何意义。即便熬过了手术,恢复也是奢望,毕竟老人的身体不比年轻人,早已经不起折腾......
治与不治,其实都无法减轻姥姥的痛苦。反而维持现状,姥姥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。
可受着这份罪,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?
没有人问这个问题,因为这不仅是尊重生命与否的问题,更多的,是孝与不孝的问题。
三、
姥姥还是出院了,就连她自己也没有选择手术,说是不花那“冤枉”钱。大家都很清楚,这意味着姥姥将用更多的时间,去感受病痛的折磨。
回到家后,姥姥虚弱的躺在卧室,姥爷则坐在堂屋的沙发上,满脸愁容。所有人聚集在院子里,开始商量接下来如何赡养和照顾姥姥的事宜。
商量过程中,大舅就和二舅吵起来了。二舅因为早年和大舅闹过矛盾,便借题发挥,说是让大舅先照顾一年,后面大家再轮流照顾,因为他是老大。
这种说法,一下子激怒了大舅,二人吵,众人劝,闹剧愈演愈烈。
就在兄弟二人快要动粗的时候,屋里传来姥姥含糊不清的,既委屈又失望的哭喊:“都走,我不要你们照顾,都走!”
众人瞬间安静下来,但很快大舅和二舅的争执声便再次响起。半个小时后,二舅走了,再然后就连电话都打不通了,他关机了......
协商不成,照顾姥姥的事,就由原定的轮流照顾,默认为自发照顾。我知道,这对所有人来说,无疑都是考验,谁都有各自的家庭和生活,都不能长时间照顾姥姥。都想“逃”,但又都明白,不能“逃”。
久病床前无孝子,这或许才是现实。
可能是因为姥姥的病情加重了,也或许是因为这一次闹剧,姥姥受了刺激,神志开始间歇性的混乱,记忆也出现了问题。她甚至会认不出照顾自己的人是谁,等到记忆恢复时,想起某一刻问儿女们是谁的“可怕”场景,便痛哭不止。
白天的阳光似乎可以减轻姥姥的痛苦,她能安稳的睡两个小时左右。但醒来之后,情绪就会变得暴躁,会指使身边的人做各种事情:扫地拖地、洗衣做饭,有时她还会觉得桌、椅、家电的摆放有问题,便不停的叫嚷着“摆正”。
到了晚上,寂静的夜晚会加重她的恐慌,身体的疼痛感也会格外清晰,所以几乎每天夜晚,她都会不停地哭喊着:“疼...疼...”
一开始,陪夜的人会心疼,会陪着她说话,安慰她,但时间久了,大家以及姥爷就吃不消了,肉眼可见的日渐消瘦,精神萎靡。我妈去照顾了半个月不到,便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险些晕倒,血压也高的吓人。
终于,二姥爷去了一趟二舅家,把二舅狠狠骂了一顿,他这才同意轮流照顾10天的方案。
可二舅即便是人去了,也很少真正的去照看姥姥,不是有急事要离开,就是在村子里瞎逛串门,甚至是跑去打麻将。
老话说:百善孝为先,论心不论迹,论迹世上无孝子。
有的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可有的人则是既无心,也不愿出力。世间百态,人情冷暖,即便是亲生子女,也时常难以避免。
四、
就这样,时间到了年的春节,为了方便照顾,我妈把姥姥和姥爷接来了家里,开始了她和我爸的轮流陪护。
也是这段时间,我才真正了解陪夜是一件多么身心俱疲的事。姥姥经常会在深夜凌晨,突然发出尖锐的哭喊,声音像极了恐怖片里,厉鬼索命时,人们的叫声。
我妻子第一次被这种声音吓醒时,害怕的钻进我怀里,身体止不住的颤抖。就连我,额头上也有一层细密的冷汗。
安抚好妻子后,我来到客厅,看到我妈正淡定的轻拍着姥姥的后背,不停的小声安慰。姥爷披着棉袄,静立一旁,满是皱纹的脸上,说不尽的苦涩,看到我后,又报以歉意和无奈。
我妈说,一开始她也会被吓的整夜睡不着,但慢慢的也就习以为常了。
姥姥的腿肿的像块巨型面包,大小便也早已经无法控制,尿不湿有时一天要换十几次,但我妈从未抱怨过一句。
因为担心我妈的身体,我曾提出代替她陪夜,被她拒绝了。她说:“你姥姥是我们的责任,不是你的责任,你有你的小家庭要照顾,将来如果有一天我也病了,你再照顾我不迟。希望到时候,你也能像我照顾你姥姥一样照顾我。”
尽管姥姥每天都承受着非人的折磨,但她却从没有想过“解脱”,反而一天比一天害怕死亡,害怕孤独。
如果长时间看不到姥爷,她就会一遍又一遍的喊,姥爷年纪大了,听力很差,所以经常会听不到姥姥的喊声,直到有人提醒他。
每到这时候,姥姥便会质问姥爷:“是不是嫌我麻烦了?盼着我早死?”
姥爷只能苦笑。
神志不清时,她会不停的咒骂姥爷和我妈,说他们心怀不轨,表面上对她好,但其实早就买好了老鼠药,就等着偷偷喂给她吃。有时我爸想要背她下楼去转转,她也会发疯一般的推开我爸,说我爸就是想把她扔掉......
诸如此类,很多很多,每到这时候,我妈便躲起来偷偷的抹眼泪。
我想起鲁迅的《狂人》,当初没读懂,只觉得是一个“受迫害妄想者”的荒诞故事。如今再看,“狂人”姥姥,又何尝不是心里有一个执念呢?
她虽然怕疼,但相比而言,她更加怕死。
五、
时间来到年,姥姥一如既往的与病魔作斗争。
可能是生的执念支撑着她,姥姥即便再没有食欲,也从来不曾落下一顿饭。能吃就能活,她从未怀疑过这句话。
年初,“新冠”爆发,过年期间和之后的2个月,我妈和大舅仍旧每天都往姥姥家跑,雷打不动。
我妹妹本来打算春节前结婚,也被迫延后了。直到4月份,才确定了婚期,定在了5月1号。
到了4月中旬,家里传来消息,姥姥病情恶化,已经吃不下饭了。我明白,姥姥的时间不多了。
4月22日,我妈打来电话,让我回家看姥姥最后一面。
当我赶到家时,姥姥已经走了,我看到的,只是一副冰冷的冰棺。
姥爷看到我,只是拉着我的手,红着眼睛艰难的想要说点什么,最后扯了一下嘴角,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。
这是我生命中,第一次面对至亲之人的离世,但我却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般悲痛,因为在我看来,这对姥姥来说,并不是一件坏事,最起码,她再也不用受这份洋罪了。
我妈在姥姥的灵前,几次哭到晕厥。
下葬那天,三舅也终于忍不住,哭喊着自己没妈了,然后晕倒在坟前......
5月1号,我妹妹如期举行了婚礼。
也是那一天,晚上回到家,来到妹妹的房间,我妈抚摸着妹妹的被褥,说出关于姥姥“病重”的真相。
原来,姥姥并非真的病重吃不下饭,而是因为得知了妹妹结婚的日期。我们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:如果红事与白事日期很接近,那么先白事后红事,是很吉利的。相反,如果先办红事,随后家里有老人过世,就非常不吉利。
姥姥其实是可以撑一段时间的,她也想看着外孙女风光的出嫁,但她担心自己身体扛不了多久,会很快走在妹妹结婚后面。
于是,她选择了绝食。
也就是说,姥姥是活活把自己饿死的。这是姥姥临终前,说漏了嘴,我妈才知道的。
说完这些,房间里久久无声......
我们能责怪姥姥迷信吗?能说姥姥愚昧吗?我想不能!
她这样一个怕死的人,忍着无时无刻的痛苦,也要努力活着的人,却为了一个根本没有任何依据的无稽之谈,宁愿绝食,也不想外孙女今后的生活有任何灾祸。
她用心良苦,可我们再没有机会对她说声感谢。
世间不止母亲的爱深沉,来自祖辈的爱,同样厚重到令人震撼。
这,就是我的姥姥:操劳一生,经历过母子分离和丧女之痛,感受过人情冷暖和病痛折磨,她畏惧死亡,却又主动走向死亡。
最后,留下一份善意,也留给子孙一份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