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,由于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、气候特征、历史文化、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,也造成了南北方之间的差异。
南北方差异,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,上到天气,下到澡堂,从饮食到方言,由身高至样貌,南北间的差异对比从未停止,也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
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,南北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↓↓↓
天气差异北方的冬天,温度时常处于零下,即使屋外大雪纷飞,屋里也依旧温暖如春。南方的冬天虽然温度基本都在零上,可体感温度是相当的低,而南方的风感觉像是能穿透一层层保暖吹进“心里”,有一种穿多少衣服也白搭的感觉。
很多南方人常常会被北方的气温吓到:我们这边5℃就已经冷得够呛了,北方都已经零下10℃了,要怎么过冬?而北方人来到南方,却发现这才叫冷。特别是晚上睡觉,哪里有温暖的被窝,根本是钻进一个冰窟窿。因此也就有了那些年我们对彼此的误解:北方人以为南方不冷,南方人以为北方人不怕冷。
购物差异人们常说:南方人买菜是按“顿”,北方人买菜是按“吨”。确实,南方的菜市场主要是根据自己所需,自主购买,多少随意。北方一般都是按斤购买,虽然价钱不贵,但是分量很大。在南方的菜市场你可以买一根胡萝卜、一根玉米、半根山药、几根小葱。但是在北方的菜市场,如果你也想按根来买,摊主可能就会向你投来疑惑的目光,甚至会拒绝你的要求,估计心里暗想,确定是来买菜的,而不是来找事的?
而且同样的菜市场,南北方之间在服务上也有很大的区别,在南方的菜市场里,老板会根据你的要求,把食材处理好。买几块钱的肉,都可以让老板切成丝或者片。在北方,肉菜称好了就是结束,如果你想请老板给你切好,几乎没可能,更别说蔬菜去皮、剥粒了,估计说出来,容易挨揍。
饮食差异除了“南米北面”的差异外,南北方在饮食上的另一个最大的差异,就是在对部分食物的口味上表现出来的“南甜北咸”。主要体现在传统节日食物上,如汤圆、月饼、腊八粥,大致遵循“南甜北咸”的格局。不过对待粽子,好像却反了过来,变成了北方偏向甜粽,而南方则多咸粽。
此外,豆腐花这个全国通吃的美食,也是南北方甜*、咸*争夺的重点:北方的豆腐脑会放入卤汁、葱蒜、香菜和辣酱,对于这种吃法,很多南方人初次见到会吓一跳——竟然有这种操作?简直颠覆三观了,豆腐花南方人只接受加糖。所以南北之间“甜*”和“咸*”之争,也是一场历久弥新的“战争”。
马上要过年了,春节是华夏儿女几千年的传统佳节,是每位中国人心心念念的团圆节日,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,都有一样的忙碌、热闹和喜悦,但也有些差异。
过年有很多美食,不过,北方人一定会吃饺子,而南方除夕一般是吃汤圆和年糕。在送礼上,北方有些地方过年送礼一定会送蜜三刀,甜甜蜜蜜,还会送大馍和枣山,上面红红的枣,代表吉祥如意。南方人有些地方过年会送腊肉和鱼,生活美满,年年有余。
虽然南方与北方过年上有一些区别,但是大家对年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都是相通的,过年送礼就图个吉祥体面,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健康也逐渐成为了很多人过年送礼的首选。
比如一些高端的激光治疗仪,既能辅助治疗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粘及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,又能缓解和治疗各种急、慢性疼痛,近年来就特别受欢迎。而且红色包装非常喜庆,过年作为礼品不仅可以表达心意,还能实实在在让亲朋好友的身体受惠,一举多得。
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对健康的期盼都是一样的,春节将至,如果担心南北间的差异,送礼不如送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