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现在的医疗水平发展迅速,但是脑梗塞的死亡率仍然高居不下,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。据统计,脑中风占据全世界所有死亡的10%,是中国第二大死亡原因。实际上,这一方面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之中,缺乏预防脑梗的意识,使得脑梗的发生率较高;另一方面,即使是脑梗发作,很多人因为没有在意某些症状,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。
确实,如果脑梗急性发作,我们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,这很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。即使是保住了生命,也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。因此,预防脑梗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,尤其是年龄超过了50岁之后。那么脑梗又该如何预防呢?我们一起来详细说一说这个问题。
为什么我们过了50岁,脑梗的发病率会增加?
我们从出生到成长,便会经历很多阶段。在相关的研究中,总是习惯将45-55岁年龄阶段称之为“生命高危期”。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患上重大疾病,都会在“生命高危期”阶段。一方面,随着年龄的增长,即使我们没有高血压或糖尿病,我们的身体也是在不断老化的,体内的血管也会出现生理性的弹性降低,甚至是生理性的血管硬化。也就是说,我们几乎每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,血压都有可能升高,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。
另一方面,我们年龄在50岁以上,患有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风湿性心脏病、冠心病或糖尿病,以及有着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,比如吸烟和饮酒等。这就是在无形之中,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我们脑梗的发生率。正因为如此,这也是我们在50岁之后更容易发生脑梗的重大原因之一。
此外,很多朋友在脑梗发病之前,并不知道自己患者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,总以为自己的身体一向良好,并没有什么需要控制的。就拿高血压来说,就曾有调查显示,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.7%,而控制率更是低至14.5%。
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,也意味着我国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控制普遍是不达标的。其实,在众多的文献中都表明,高血压的控制能够显著降低脑梗的发病率。因此,不管是年龄超过50岁之后,还是年轻,我们都应该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识,不可以自恃年轻体壮,而对健康满不在乎。
脑梗发作有什么症状?
脑梗是一种影响大脑和大脑内动脉的疾病,它是导致我们居民残疾的主要原因。当向大脑输送氧气和营养的血管被血块阻塞或破裂时,就会发生脑梗。如果发生脑梗,并且血流无法到达控制特定大脑功能的区域,那么我们身体的某些功能将无法正常工作。
实际上,脑梗的症状主要取决于阻塞的位置和受影响的脑组织的范围。一般而言,由于大脑的一侧控制着身体的另一侧,也就是脑梗发生在大脑左侧,那么我们就会出现身体右侧就会出现症状。每个脑梗都是独特的,但是脑梗往往会以共同的症状影响我们。
总体来说,如果出现脑梗,我们很有可能出现身体麻痹(多趋向于一侧麻木)、语言问题(之前说话咬字清晰,突然变得说话不利索)、缓慢谨慎的行为风格、记忆丧失、视力障碍、失去平衡、行走困难等。当然,脑梗的症状也可以是迅速发展的。有些人会迅速发展为突然剧烈的头痛,特征是脖子僵硬、面部疼痛,两眼之间出现疼痛,而且会剧烈呕吐,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昏迷或死亡。
因此,在现实生活之中,如果我们或家人出现以上症状,医院。因为在临床上,及时给予脑梗患者溶栓治疗,能在很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,而且对于后期的并发症风险也能降到最低。总而言之,脑梗抢救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时间。
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脑梗?
虽然脑梗听起来非常恐怖,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,80%的脑梗都是可以预防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控制某些可以改变的高危因素,从而将脑梗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。首先,我们医学上有许多的危险因素能够引起脑梗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疾病,所以我们应该严格将自己的血压、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。当然,如果我们还有房颤、心脏病、心律失常等疾病,也是需要积极去治疗的。
除了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的药物外,我们还应该进行行为习惯的改变。在饮食方面,我们多以低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为主,而且要减少食物中的盐摄入量,尤其要注意鱼类、纤维、水果和蔬菜。在运动方面,我们应该增强体育锻炼,建议每周至少锻炼三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当然了,烟酒那是一定要戒掉的,尤其是现在患有三高的朋友。
其次,如果我们现在身体一切良好,比如血压、血糖等指标一切正常,那就需要做到健康饮食、多运动。如果家族史存在高血压、糖尿病的朋友,我们应该注意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检,以发现动脉早期的病变或栓子的形成。因为具有脑梗家族史的人群脑梗风险会增加30%。
最后,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,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任何事物。因为长期的焦虑和躁动会改变我们体内的激素,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。压力是增加中风风险的最显着原因,因为它对全身的血流量、血压和激素有影响。
结束语:
毫无疑问,脑梗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命,特别是如果症状不明显且治疗延迟的话。另一方面,我们应该明白脑梗的引发原因大多数是可以改变的,也就是说脑梗是可以预防的,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肯不肯去重视起来。